計量檢測的歷史和起源
歷史上有兩個朝代在位時間很短,但對后人影響很大。一個是秦朝的國家和長城;二是隋朝的科舉制度和大運河。
商鞅。
廢井田。開闊。從度量衡入手,走強兵富國之路。井田1畝地100平方步改為240平方步;統一納稅;控制銅權。銅尺。銅尺分布在各地,統一測量。當時一步6尺左右,一尺23.1厘米左右;斤約253克,一升約200毫升。
度量衡中,度是指長度;量是指容量;衡量是指重量。
秦始皇。
秦始皇吞并了六個國家,統一了世界。統一的硬幣。統一的文字。統一的書相當于現行法律;控制度量衡器具。加蓋印章,相當于現行的計量器具制造許可證制度。仲春仲秋度量衡全國統一驗證,相當于現行強制驗證和周期驗證。實施重典。言語法隨之而來,從鞭打到十族。
毛主席對秦始皇的評價:讀《封建論》是郭老(1975年8月5日)。勸你少罵秦始皇,討論焚坑事業。祖龍魂的死還在,孔學名高實糠。秦政法百代多行,十批不是好文章。熟悉唐人封建論,莫從子厚回文王。
3.朱元璋。
朱皇帝殺了貪官,整理了計量器具,查了假賬。制定規則,記賬數寫。
計量史的啟示是,計量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始終是國家行為,是國家穩定和諧發展的公器。
測量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(一)測量與國防。
計量是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技術基礎。國防計量更為重要。(聶榮珍)
質量沒有第二次,測量也沒有‘不確定’。(西昌航天基地。航天的豪言壯語)
(二)計量與技術。
(三)計量與工業。
測量測試稱為工業眼睛。
沒有標準,沒有質量;沒有計量,沒有標準。(質量。標準。計量之間的關系)
(四)計量與貿易。
大宗原材料、材料、石油、糧食、礦石等。通過計量手段完成貿易和交付。
(五)計量節能。
節約先計量,節能早計量,節材用計量.
(六)計量和民生。
計量關心每個人,計量關心每一天。
人的每一天都伴隨著計量,人的一生也伴隨著計量。
(七)測量與誠信。
測量的一切都是人為的,人為地設立計量單位,人為地確定基本單位的計量定義。因為測量是由人創造的,所以誠信是它的靈魂。如果沒有文化,測量是蒼白的,那么沒有誠信,測量是弱的。測量應該是誠信的一個好區域,誠信是測量的生命。